NEWS
28
2014
-
05
“文明出游”之生产的垃圾不随地乱丢
2014-05-28
作者:
周末,微风轻拂,阳光妩媚,带着零食开着车车去风景秀丽的地方踏青,那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啊!九龙湖度假区山清水美,吸引大批游客游览踏青,累了,就在湖边的空地上搭个帐篷休息一会儿,或在草坪上垫一张地毯坐着享受温暖的阳光,和自己最亲最爱的人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或拍拍照,或钓钓鱼,好浪漫,好风情。
美好的旅程结束了,然而,部分游客留在景区的却是满草地的垃圾,包装袋、塑料盒、吃下的骨头瓜壳、、、、、、不堪入目,风一吹,更是惨不忍睹,白色垃圾满天飞,满地跑,有的还漂到湖面上,景区卫生大打折扣。
为搞好环境卫生,景区投入人力物力实行分批分区动态保洁,想方设法为游客创造整洁舒适游览环境。湖面,一艘施工小船和两名工作人员专门打捞漂浮垃圾,一周一次;游客集中地段,定点保洁员随时清扫;在山林、湖泊地域面积大的地儿,采用巡视保洁。随着登山游步道的全面开放,登高休闲的游客日益增多,放在山上的垃圾桶数量有限,现在蛮多游客都会自觉地将垃圾自带下山,但不免有部分游客吃到哪儿,垃圾丢到哪儿,有的还往溪坑里、山坡下丢,给保洁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50多公里的游步道4个保洁员每天按路线巡山保洁,不免有漏看,漏捡的时候,有时刚前面路段捡完,后来的游客又扔下了,造成保洁与游客错时、错地。为尽量弥补这种缺陷,景区经常组织职工上山,去湖边、溪边环保,节假日还有专门的黄背包志愿者活动。尽管这样,景区偶尔还是会收到来自市民对环境邋遢方面的投诉,卫生死角时有存在,很伤脑筋。
那么多人的努力,为什么还换不来洁净的环境呢?如果保洁员一天不上班,又会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如果、、、、、、这些,我们想也不敢想下去。《旅游法》第十三条也有规定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应当遵守爱护旅游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遵守旅游文明行为规范。为此,我们景区倡议:“希望游客热爱自然环境,不乱刻乱画,不随地大小便,自带环保袋,食品包装壳、饮料瓶都能装入环保袋,把自己生产的垃圾带走,放入指定地点或垃圾箱。游客之间能相互监督。”
过于宽容即是纵容,景区方面,除了必要的提示、警示外,也加强监督力度,如发现不文明行为,及时制止,对屡教不改者,或会联系媒体曝光,加大游客违规成本。当不文明行为要付出昂贵的代价时,人们也许就会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希望通过长久的自我约束,形成文明习惯。如果游客人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那么不仅游客游览的环境能够整洁、赏心悦目,景区也可以把更多的精力、物力、人力投入到开发建设、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