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25
2015
-
08
叶中央:三次观礼,感受人生荣誉
2015-08-25
作者:
9月底的一天,专程从岱山赶来镇海接受采访的叶中央,笑眯眯站在宁波航标处门口让记者拍照留影。今年,他已75岁了。
叶中央参加过三次国庆观礼,分别是1989年、1999年和2009年的国庆40周年、50周年、60周年庆典。时光从指尖溜得极快,对比第一次进京观礼时的意气风发,满头青丝,眼前的叶中央已是鬓落银霜,雪压青松,不过,却掩不住脸上的一股英气。这是一名默默无闻奉献的灯塔工,在茫茫大海上守着孤灯,奉献了大半辈子。提到国庆观礼,叶中央的脸上露出了自豪的微笑。
不过,回忆当年的故事,叶中央显得有些吃力,离第一次进京观礼,已经过去了整整25年。回忆的细节变碎,变少。他慢慢地思考着,边想边说。
1989年9月28日,叶中央与宁波市其他11名全国劳模一起,在宁波市政府集中,出发前往北京。作为一名普通职工,叶中央从未想过自己还能赶上国庆40周年观礼这样的好事儿。
9月29日,叶中央抵达北京。这是他生平第一次到北京。
随后,他被安排游览了长城等景点,登上了天安门城楼,站在新中国成立时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的地方。叶中央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9月30日上午,代表们在人民大会堂开大会。会议结束后,国家领导人邓小平等人接见2000多名劳模并合影。
下午,代表们到劳动人民公园游览,晚上在人民大会堂赴宴。宴会结束后,又集中起来看戏。当然,前面所有的游览和节目安排,都是为了舒缓代表的心情,让他们对即将到来的压轴大戏有个逐步跟入的心理准备。
10月1日,观礼时刻来临了。前一晚,叶中央太兴奋,翻来覆去地睡不着。因此早早醒来,静静地等待着。
清晨6:00,所有的观礼代表集中。代表们按照一个省组一个队的办法,由专车送到天安门广场。参加观礼的代表们一部分登上天安门城楼,一部分站在城楼下,观礼位置都较为理想。城楼下前两边共有四个观礼台,分为四个方阵,一块可以站满100多人。叶中央站在天安门城楼北门这个位置。观礼台下就是金水桥,是观看的最佳位置。
过来了,过来了,庆典游行队伍沿着长安大街慢慢走过来了。人潮沸腾起来了,天安门广场、天安门城楼和城楼下,簇簇的人头,在一瞬间安静下来。叶中央和代表们一起,以隔着一条马路这么近的距离,清晰地观看着一切。
当天,叶中央穿着航标处的制服。他洗得干干净净,熨得平平整整。叶中央的发型几十年如一日,都是剃的小平头,他以一名灯塔工的质朴,安安静静目睹了典礼全程。
观礼当晚,代表们坐在人民大会堂广场看演出。他们仍然按照省份列位,分成方块席地而坐。一个省份连着一个省份,每一块的节目都不一样。叶中央记得,当晚浙江省方块中表演的是少数民族歌舞。
在北京,一切都令叶中央感到很惊奇:故宫的房子望不到边,广场赛洋面,人潮多如海里的渔潮。人,人,人,到处都是人。哪像自己守望的灯塔上,望哪哪都是海水。
叶中央19岁上了灯塔,60岁下来,一共守了41年。在灯塔的世界中,上去以后就要做长期打算,来来去去四五个人,一块洋面。所以他不怵北京人多,反而觉得很新奇。回忆灯塔工作,最难忘的是台风天,一个大浪打来,天地为之变色。
叶中央所在的白节灯塔高75米。台风来临时,大雨般的海浪照样飞到窗口,轰轰的声音盖过了一切。比白节灯塔更小的白洋灯塔,在浪起时,一个浪头铺就能盖过整个灯塔。
以前的灯塔工一年就20天假期,一晃就过去了。叶中央呆的灯塔上,没有电话、电脑、电视。直到1983年,宁波市特批每个灯塔装上了卫星电视,才看到了电视。不过,每个电视机只能收到五六个频道。(《今日镇海》2014年0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