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29
2020
-
10
饮水思源,追寻革命先辈的足迹,一起在九龙湖重走抗战路!
2020-10-29
作者: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75年前,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最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今天让我们一起在九龙湖重走抗战路,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
1941年,党领导的浦东游击队南渡杭州湾到达“三北”地区,于7月18日在慈溪相公殿伏击日寇,打响了浙东抗日的第一枪。
1943年4月,中共浙东区委和三北游击司令部进驻四明山区的梁弄,开辟了全国19个主要革命根据地之一的四明山革命根据地。于是九龙湖方圆百里的连绵青山成为了联系三北、四明两大游击区的红色通道。
重走抗战路
从九龙湖旅游度假区出来,沿着长邱线不用走多远,在九龙湖和龙山的交接处,镇海革命烈士陵园魏然屹立于黄狼山颠。
镇海革命烈士陵园始建于1952年3月,于1978年迁移并定址于此。陵园内松涛阵阵、威严肃穆,沿着高耸的石阶一路攀登,直至山顶。革命烈士纪念塔高12米,直插云霄,由国防部原部长张爱萍题写“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抬头瞻仰,一股敬畏之心油然而生。
革命烈士纪念塔后是革命烈士纪念室,陈列着自大革命时期以来牺牲的211位镇海籍烈士和196位在镇海牺牲的外籍烈士名录,以及胡焦琴、陈寿昌、李侠民、蒋子瑛、李敏、张困斋、郑建华等革命烈士的遗像、遗物和革命事迹。怀着沉重的心情缅怀先烈,珍惜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九龙湖烟波十里,九龙山连绵逶迤,山水之间,革命英烈长眠于此。沿着香山路一路前行,过郎官路,便是原十字路村的所在地,路边有标识思源苑,沿着山间小路向上攀行不多时,便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思源亭和九龙山抗日纪念碑所在。
在抗日战争中,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和慈镇县工委地方武装常在九龙山一带活动。1989年为纪念这一革命遗址,中共镇海区委、区人民政府在此地建造思源亭,寓“饮水思源”之意。
亭系全石结构,四柱歇山顶,高4.3米,长宽各为4米,建筑面积16平方米。两侧亭柱楹联为“碧水丹心先烈精神垂永世,宏图伟业红人志气看今朝”,亭中植有“解放战争时期中共慈镇县工委遗址”碑石一方,前侧立有烈士碑铭。
从思源亭下来右拐,一座庄重雄伟的纪念碑赫然出现在眼前,这座纪念碑长10米,高4 .5米,由汉白玉和花岗岩堆砌而成。纪念碑上雕刻着新四军战士英勇战斗的画面:抗战时期,新四军为了拔掉盘踞在镇海和慈东平原的敌人据点,向敌人发动了一系列的战斗,其中镇海的洪桥战斗、马家桥战斗影响最大,沉重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
2007年12月,为了纪念革命先烈的不朽业绩--洪桥战斗和马家桥战斗,镇海区委、区政府和宁波市新四军研究会联合在九龙山上建起了一座巨大的纪念碑。
从思源苑出来沿着香山路走到底,便是有着长寿村美誉的横溪村,横溪村后的连绵青山中藏着一条200多年历史的桃花岭古道。桃花岭古道曾是来往镇海、江北、慈溪之间的茶马古道,也是抗战时期,新四军三五支队来往三北根据地和四明根据地的红色通道。
1944年2月11日,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在梁弄前方村反顽战斗中失利,遂决定突出重围,将队伍转移到三北地区继续坚持敌后抗日。转移途中在金沙岙村与日伪军上千人遭遇并展开激烈战斗,其中在桃花岭的战斗最为激烈,持续10几个小时的战斗,我军奋勇杀敌,最终化险为夷,但12名指战员却长眠于巍巍青山之中。
如今在桃花岭上三界亭筑有新四军浙东纵队桃花岭战斗纪念碑,在江北慈城镇金沙村筑有金沙岙战斗纪念碑,供后人凭吊!